海岛舟山的天空正变得繁忙。今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浙江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名单的通知》,舟山市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入选试点名单。作为全省“先飞区”覆盖面最广的地级市,舟山紧密围绕“三统一、四张网、五中心”核心要求,以“应用先行、制造跟进”为战略,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业态,聚力打造低空经济海岛发展样板,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智造根系深植、科创平台扎根,新质生产力已蓄满动能。当物流速率提升、空中急救通道开通、旅游视角升维,一系列“低空+”场景正持续赋能海岛民生。舟山构筑起海岛低空经济发展新生态,重塑着群岛发展逻辑,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舟山经验”。群岛之上,蓄势高飞;海天之间,未来已来。
舟山蜿蜒280公里海岸线,岛屿星罗棋布,规划有舟山辨识度和实用价值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单靠任何一方都无法完成。自2024年启动系统性布局以来,舟山通过顶层设计、基建攻坚与产业招引“三轨并行”,正将广袤海天转化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立体舞台。
当政策框架搭起“四梁八柱”,低空经济的海岛路径便有了清晰方向。舟山先后出台《关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两大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低空制造产业、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等任务。为将蓝图转化为实景,舟山梳理出涵盖物资配送、海关检测、陆海巡检等4大类、41个场景子项的《全市低空应用场景目录》,实现资源整合与统一管理。随着普陀、岱山、嵊泗三地联动的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加速推进,舟山进一步锚定目标:2026年5月底前,试点区域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并完成试点总结、验收及成果推广。
有了顶层设计的指引,基础设施的“筋骨”正在千岛之间快速强健。舟山市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总面积达283平方公里的无人机飞行空域,为规模化运营打开广阔天窗。地面网络上,建成5个无人机公共起降场、34个无人机起降点,覆盖舟山多个区域。通信保障同样迎来革新——依托5G-A专网,舟山实现了无人机跨海飞行的快速响应与百公里级稳定控制。这套网络已应用于岱山叮嘴门大黄鱼直达配送、小干岛至桃花岛无人机装载快递运输、锚地船舶物资补给等多个场景,让“看得见”的空域更“飞得稳”。与此同时,无人机预警反制系统在消防、公安领域的落地,为低空安全增添关键防线。
硬件设施日渐夯实,产业的活水也加速汇聚。围绕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舟山精准绘制55家目标企业招引清单,目前已有牧星无人机产业化、翼舟云海通导监设备研制、华翊eVTOL涡电发动机研制、浙江埃维恩智能装备4个制造项目成功落地。科技赋能上,舟山积极对接高端智力资源:与北航张军院士团队合作开展工信部低空智联网关键技术研究,联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建“稳定飞行联合实验室”与“低空安防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并推动轻舟科技、安邦时空科技等实体公司注册成立,让技术根系深扎海岛土壤。
清晨,舟山定海区白泉镇的山谷薄雾未散,一架载重30公斤的无人机桨叶轰鸣,稳稳吊起一箱新鲜采摘的晚稻杨梅,轻盈掠过蜿蜒山路,12分钟后便抵达定海古城东城门广场的临时无人机起降点。“上午下单,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感觉真是太方便了。”定海积极探索拓展“低空+”新消费场景的新尝试破解了山路制约鲜果外运的难题,拓展了城市配送新方式。这是舟山书写低空经济澎湃篇章的一个鲜活注脚。
2024年以来,舟山各县区秉持着“让无人机飞起来”的理念,积极推动建立岛际无人机物流航线的常态化运营,快递包裹、新鲜海鲜、农特产品、急需药品、船舶配件等都插上了翅膀,在岛际间穿梭流转。这张由需求驱动、精准编织的空中网络正不断扩张,自2024年11月以来,累计飞行达2037航次,运载货物总量为6106.8公斤。
当无人机编织起高效的空中物流网络,低空经济也为舟山的碧海蓝天增添了全新的旅游维度。2025年“五一”假期,嵊泗正式投运嵊泗环岛低空旅游飞行航线和上海临港至嵊泗低空文旅航线。在基湖沙滩上空,游客搭乘直升机体验新推出的“海岛环飞”项目,从云端视角饱览碧海金沙的壮景,享受高空俯瞰的沉浸式体验。而支撑日常海岛便捷出行的则是已常态化运营的“海岛快巴”航线,以普陀山机场为枢纽,高效串联普陀东极、嵊泗泗礁、枸杞和岱山衢山等热门目的地,累计飞行已超900班次,服务旅客突破11000人次,支撑着舟山通用航空产业规模,稳居华东乃至全国前列。
在守护生命的紧急时刻,低空经济还架起了争分夺秒的“空中生命线,一架搭载血液专用恒温箱的无人机从舟山本岛起飞,仅用23分钟便降落在20公里外的六横岛起降场。从舟山本岛取血转送至六横岛医院,全程仅1小时,比传统船运节省一半时间,这是浙江开通的首条跨海无人机血液应急保障运输航线(舟山本岛至六横岛)。“大雾锁港时,这就是救命通道。”舟山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配备先进冷链温控和实时监控的航线,有效突破了潮汐与恶劣天气限制,开通后已完成5次紧急运血任务,输送血液制品38单,显著提升了海岛血液应急保障效能。与此同时,直升机在医疗应急救援领域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2024年,舟山累计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援27起;进入2025年上半年,又已成功实施16起,其中一例重症患者被直接空转运至杭州救治。无人机与直升机高低协同,编织起覆盖舟山海岛的“黄金救援圈”。
从破解杨梅出山难的“最初一公里”,到架起跨海救命的“最后一公里”,从提升物流效率到丰富旅游体验,舟山的低空经济正以其丰富多元、务实高效的应用场景,深刻改变着海岛的生产生活方式。无人机与直升机穿梭在千岛之间,为海岛未来勾勒出充满活力的三维图景。
近日,舟山市定海区首届无人机驾驶员(巡检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68名来自公安、海事、交通等领域的选手全神贯注地操控无人机,规划航线、排除故障、精准飞行。这场由多部门联合主办的赛事旨在激励从业者精进技能,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实的人才后盾。赛后脱颖而出的选手不仅获得相应奖励,还将获颁无人机驾驶员高级工证书,这是舟山营造生态、培育专业人才浓厚氛围的缩影。
人才的沃土,源于系统化的培育体系。舟山持续强化政企学研合作,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自2020年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已累计投入273万余元建设飞行操控、拆装维修、航空制图、发动机拆装等实训场地。该校不仅与企业共建“无人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心”解决技术难题,还成功获批“1+X”无人机驾驶证书试点及考点,开展大量社会培训。舟山航海学校2025年启动无人机社会培训,高新区无人机培训基地已培育90余名CAAC飞手。舟山技师学院也紧跟产业需求,计划自2025年起新开设“无人机驾驶”专业。
在科研创新的前沿,舟山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依托科研机构与智库资源,聚力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眼下,政企学研的深度合作结出硕果:舟山联动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组建了涵盖无人机适航、空域管理、智能算法等多领域的32人低空经济服务专家库,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普陀区政府、舟山市公安局、舟山市交通运输局、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航空航天数值模拟与验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签订六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舟山市低空经济应用创新孵化中心,承担应用创新孵化功能。同时,建成运营的智能网联低空测试基地也已成为技术验证的重要平台,累计保障了氢航氢动力无人机跨岛测试等2400单测试业务,为技术更新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海岛环境。
火热的技能竞赛、专注专业的实操培训、严谨科研攻关与测试验证……舟山正通过扎实的人才培育、紧密的政企学研合作以及对核心技术难题的集中突破,精心营造一个支撑低空经济茁壮成长的活力生态圈。(交通旅游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