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器械之家获悉,位于上海大虹桥核心区域的威高云行智创园举行了开园庆典
威高集团始建于1988年,总部位于山东威海,公司拥有医疗器械和药品1000多种、20多万个规格,涵盖临床护理、骨科、血液净化、药品包装、医疗介入等多个产品线,是全球品种齐全、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1年,威高云行智创园项目于闵行区华漕镇方亭路499号启动奠基;2024年,威高长三角集团于上海正式成立。此次开园庆典的举办,标志着威高集团立足上海、走向全球的科技创新与国际化战略布局,正式翻开新篇章。
闵行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吴强,闵行区副区长可晓林,区相关委办局、华漕镇、南虹桥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威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梅延良,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主持工作)李积宗,威高控股董事长陈林等400余位嘉宾共同出席和见证园区开园及基地启动。
威高长三角集团总裁汤正鹏在致辞中表示,从黄海之滨到浦江之畔,威高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国家战略同向相行。威高云行智创园将围绕建设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创新与医工转化平台这一目标,为人类健康与社会福祉贡献威高智慧和威高方案。
闵行区副区长可晓林在致辞中指出:“威高云行智创园的启幕不仅是威高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落子,更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战略成果,标志着闵行打造长三角科创新高地迈出坚实一步。”
威高云行智创园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虹桥前湾新城,占地面积约61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园区以先进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定位,规划建设集研发、办公、商业及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医械垂直型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强调以产业为主,同时具备全要素城市功能,通过“产业”与“社区”双重属性的融合,形成兼具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综合空间。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提出产业社区建设计划,这表明产业社区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云行智创园园区事业中心总监朱峰:“云行智创园以人为本、打造产业社区上的差异化运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化医疗研发载体,园区配置了P1/P2实验室、QC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及小试中试等专业载体设施,覆盖医疗器械研发的全链条需求。根据行业标准,此类硬件投入在区域同类项目中处于较高水平。二是专业医疗产服配套,园区配置了专业学术报告厅、智能培训教室、多功能会议中心等较全面的产业服务空间配套,面积超5000平方米。三是一站式生活休闲配套:园区配备专家公寓、人才公寓、智选食堂、商务餐厅、咖啡厅、茶室、健身房等,形成“零距离产业生活圈”。
从区域产业生态看,虹桥前湾近年聚焦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领域,2024年该片区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3%。威高云行智创园的定位精准切入细分赛道,或可填补区域在高端医疗器械科研创新与中试环节空间服务方面的空白。
16日上午,“闵行区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云行智创园)”与“虹桥前湾生物医药人才服务中心”同步揭牌。闵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局局长费文博,华漕镇党委书记周胜春,南虹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雄,上海科创启明星协会秘书长顾庆生共同为中心揭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威恒医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超非凡医疗集团、上海健盟医学科技服务中心、贝壳社、上海鲲势鹏展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参与共建。
据悉,该人才中心将通过六大引擎驱动:破解产业人才信息不对称的“卡脖子”难题。
创新人才孵化器:联合科研机构定向培养“科研+产业”复合型人才,破解高端人才缺口;海外人才引进:为海外人才提供居住、落户、创业扶持、子女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视野拓展计划:通过海外实习、跨国路演、创新大赛,搭建全球人才对话窗口;
全球资源对接站:为海外项目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本地化适配及资本对接服务,加速技术落地;
顶尖智脑集聚地:定制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配套专项基金、中试基地,为专家学者服务,释放“最强大脑”产业价值。
威高云行智创园生物医药人才服务中心的联合服务机构、VVR国际集团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Robin表示,公司致力于为海外创新医疗器械项目提供一站式在地服务,依托云行智创园的人才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目前已成功协助多个项目在中国落地。
“云行医工联合概念验证中心”由闵行区科委和华漕镇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建设。当日上午闵行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吴昌飞,华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斌,南虹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秀峰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等10家顶尖机构参与启动仪式。
据了解,该平台将围绕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致力破解医工转化“0-1”核心痛点,构建国内先进医疗器械全要素概念验证平台,创新构建“技术验证+资源聚合+资本催化”三维驱动模式,并通过整合行业顶尖资源矩阵,形成覆盖医疗器械全赛道的协同创新生态。
顶尖资源矩阵:联合威高上海研究院、上海临转院、交大、复旦等10余家行业顶尖机构,覆盖“产学研用”全链条,各合作方依托在高端影像设备、智能诊疗器械、AI+医疗等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形成互补性长板效应,精准覆盖医疗器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全周期转化需求。
技术验证闭环体系:建设功能实验室+合规评估中心+小试中试基地,构建从原理验证到样机开发的完整技术验证链条,实现需求-设计-测试-优化的快速迭代。
临床转化加速通道:携手医疗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搭建临床需求挖掘-专利战略布局-应用场景验证的快速通道,突破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脱节的行业瓶颈。
产业聚焦战略布局:围绕高端影像设备、智能诊疗器械、AI+医疗三大战略方向,建立“临床需求洞察-专利壁垒构建-注册申报支持-场景应用推广”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系统性填补医工转化关键环节空白。
威恒医疗产业发展负责人尹伟嘉:“云行智创园作为威高长三角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运营载体,是链接政、医、研、产、资、用的“超级枢纽”,我们与非凡威恒孵化器依托联合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汇聚各方专业力量,以独立第三方身份提供“概念认证、验证直至中试、产业化”全流程产业孵化服务,构建共赢价值链”。
威高医疗器械研发基地通过人才中心与创新中心双核引擎同步发力,一方面,人才中心打通产学研医信息壁垒,锻造医疗领域人才生态圈;另一方面,创新中心集结科创力量,在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赛道实现技术破壁与商业裂变。
与此同时,威高国际化战略版图全面铺开,通过数字化及AI驱动,构筑全球化产业生态合作资源网,助推医械企业出海进程。
2025年4月,威高云行智创园被授牌为“大虹桥医械出海生态联合体出海服务基地”及“闵行区企业‘走出去’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其核心职能是依托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的既有资源以及威高在医械细分领域上的产业生态合作伙伴,构建从政策咨询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支撑体系。该基地在云行智创园的设立,标志着威高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进一步整合发展。
据悉,威高云行智创园建设有1000平方米的出海服务基地,依托园区邻近国展中心的交通便利优势,规划集中展示医疗器械产品展示功能区,提供全天候企业产品推介展厅具有日常365天展厅(2C/2B流量)和弹性仓储(展品预存/周转)的双重属性;国际会议会展交流中心可以提供常态化开展不同规模、主题的出海推介和业务交流活动。这一模式在上海产业园区中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目前上海仅有12%的专业型园区配置独立出海服务载体(来源:2025年《长三角产业服务能力评估报告》),且多数仅提供基础政策咨询,威高云行智创园这一系统性布局或许正试图填补这片区域市场空白。
云行智创园产业运营负责人文赛兰:“我们的出海服务生态在持续完善,服务基地整合“展-储-链-播”四位一体功能,提供资源共享、协作交流、业务支持、供需对接、项目路演、共享办公等一站式出海服务,重构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产业的出海服务链条。”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出海服务生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规划的服务类目上,更在于其通过“实体园区+数字化平台”的双重架构,实现需求端与资源端的精准匹配。未来,若能在高附加值服务(如海外并购咨询、跨境技术转移)领域深化能力,或将成为长三角医疗企业出海的“标配”基础设施。对于中小型创新企业而言,该平台提供的轻量化出海通道,可能显著降低其全球化试错成本。
此次威高云行智创园的开园启动及其系列规划落地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医疗产业从“制造输出”向“技术+服务出海”的转型趋势。其创新中心与人才中心的联动模式,或将为破解医工转化难题提供新思路;其出海服务平台的实质化运作,则展现了政策资源与市场化机制结合的可行性。
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威高云行智创园的落地有望为区域医疗创新注入新动能。作为迈向国际的国产医疗巨头,威高集团可以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区域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共同书写中国医械产业的新篇章。器械之家也将持续跟进威高云行智创园的最新发展动态,第一时间带来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