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历史性突破。国家药监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行业监管和群众用械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2024年底,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共计2023项,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24年,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呈现逐年稳定上升趋势,其中国家标准296项,行业标准1727项。按标准规范对象统计,基础标准349项,管理标准54项,方法标准488项,产品标准1132项。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分类统计,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覆盖了医疗器械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医用化验设备、矫形外科、骨科器械等领域。
2024年,国家药监局持续深化创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高端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新型生物材料等4个重点建设领域。全年共研制战略新兴和高端创新技术领域行业标准78项,抢占技术制高点。同时,积极推动国际标准转化,全年发布的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共71项,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90%以上。
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中国表现亮眼。2024年,国家药监局报送6项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其中《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肺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算法性能测试方法》等6项国际标准有序推进。我国主导制定的ISO7151:2024《外科器械非切割铰接器械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获批发布。同时,组织参加国际标准会议163次,代表我国参与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投票619次,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144人。
2024年,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技术人才队伍规范管理,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委员共计2000人次,院士8人,覆盖企业、临床、科研、检测、审评、高校和社会团体组织等各相关方。同时,规范开展标准化技术组织换届,严格委员管理,优化委员选拔、考评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激发委员活力。
2024年,国家药监局成功举办第55届标准筑基械创新篇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39个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标准调研、标准座谈、公益宣讲等活动,普及标准化理念,营造重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标准公开力度,公开标准草案征求意见168项,公开全部强制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非采标推荐性行业标准文本1320项。
2024年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的突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
在此,我们也鼓励广大读者关注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来,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