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利好基层医疗市场消息不断传来,2025年基层医疗器械市场迎来新机遇。
今年,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再次出现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明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对“推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相关工作做出说明。
其中提出,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90%以上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水平,优化改善看病就诊的条件。
毫无疑问,“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将成为2025年医疗卫生领域一项重要举措。早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年初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也再次强调了这项举措。
去年,国家层面安排100亿元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医疗设备。而今年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也将继续带来医疗设备配置需求。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部分基层还存在缺人才、缺设备问题。今年将实施基层卫生强基工程,为人口较多的县乡两级配齐急需医疗设备。
地方层面,河北已经明确,今年将实施基层医疗服务强基提能工程,将推动70家左右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重点支持5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对标二级医院标准开展能力建设,力争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及以上标准。
长期以来,基层市场面临缺人才、缺技术、缺患者的困境,三者互为掣肘。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基层、县域市场的医疗建设。在明确的政策强支持下,基层市场有望迎来爆发期。
据医装数胜数据,2024年9月及12月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速分别达14.5%及22.6%,此前均为负增长。
其中,医疗设备更新政策的逐步落地,加速释放了县域市场的设备更新需求,其中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规模较大。据赛柏蓝器械梳理,今年以来,至少有广东、河北、江苏、辽宁、甘肃等多省推进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采购工作,采购预算均在数亿元左右。
2月启动需求调查的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原中央苏区),采购预算约4.12亿,共采购217台医疗设备。
同月,江苏省2024年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心电图机、监护仪集中采购项目公布了中标结果,该项目采购病人监护仪(常规)107台,心电图机26台,迈瑞、武汉中旗中标。
今年1月,河北发布了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招标信息,总预算金额3.68亿元。辽宁开展了辽宁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采购需求调查征集,拟采购CT、C型臂移动X线机、DR、DSA、彩超等24类设备,预算总价约4.4亿元。
甘肃发布《甘肃省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采购需求调查征集公告》,采购预算约4.28亿元。
据国家卫健委近期披露,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在全国2188个县推进,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域医共体将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县域医共体的设备更新一般汇集相关医疗机构采购需求进行批量采购,主要涉及影像设备、检验设备、生命支持设备等,这种采购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属于一种特殊的集采。当前,各地对于设备集采的探索明显呈扩围趋势。这对于设备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预计接下来,县域医疗设备更新的招标工作还将继续推进。叠加多重基层医疗利好政策,基层设备市场的“火热”有望延续。